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 隋唐帝陵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章陵

陕西省文物局,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


  章陵是唐文宗李昂(809-840)的陵墓,位于陕西省富平县。
  1956年,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2001年,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一、地理位置与环境
  章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雷村天乳山,南距富平县县城19公里。天乳山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单独山脉,海拔高度783米,文宗的寝宫就在山南坡上。
  章陵以山为陵,坐北向南;山势四周缓坡,两峰隆起,状如双乳,因名天乳山。
  环陵居住的村寨(东、西、南、北)依次有雷村村九社,西陵村马埝,支家沟村杨窑,雷村川道(耕地)。陵区范围内东侧农民人口较为密集,其余均为耕地。陵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,墨青石灰石蕴藏量丰富,无序开采已造成景观破坏。
  二、历史沿革
  唐文宗李昂于开成五年(840)病殁,以宰相杨嗣复为冢宰,主持造陵,葬文宗于章陵,据《富平县志》卷1载:唐哀帝天祐二年(905)改制鼎州,隶属耀州(时鼎州为二级州),章陵封域在鼎州辖地。
  五代时,后梁复美原县,仍隶属耀州,贞明元年(915),改鼎州为格州,隶属崇州,后唐复认富平县改必耀州,美原县初属同州,继属耀州,后至晋,后汉、后周诸朝均未改变。北宋哲宗元祐三年(1088),富平、美原同属京兆府耀州。金太宗天会九年(1131),金人收富平,美原二县并赐齐(金人立刘豫为齐帝),金熙宗天眷元年(1138)二县同归宋,天眷三年(1140)复由宋入金。皇统二年(1142)撤富平并入美原县,属耀州辖。
  1961年,恢复富平县制,章陵封域时在雷村公社雷村大队辖地。
  2002年,撤雷村乡并入宫里镇,使唐定陵、章陵同处宫里镇辖地。
  1956年8月6日,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章陵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2年4月20日,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。
  2001年6月25日,章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三、章陵基本情况
  (一)基本情况
  章陵依山为陵,坐北朝南。可分为二个功能区:陵园以及神道为主体建置,下宫区设在陵园西南。
  陵园面积约50万平方米。陵城南北长约0.5公里,东西长约1公里。陵园为夯筑,平面呈方形,东西长约1350—1442米,南北长约1340—1398米。玄宫距南神门约600米,入口处的封堵石条已遭爆破毁坏。垣墙四边中部各辟1门,门外原有石狮、阙台各1对,现大多残毁。南神门外设神道,两侧石刻大部分残毁,仅余石柱1对、石人、石马各1件。神道向南的延长线上,乳台尚存残高4米左右的夯土台,鹊台已平毁。下宫位于乳台西南1200米处,面积约4万平方米。未发现有陪葬墓的迹象。
  又据宋敏求《长安志》载:“陪葬杨贤妃。”陪葬冢已不复见。
  (二)现存状况
  章陵玄宫位于天乳山南麓,玄宫口距南神门址600米。从陵域最端的鹊台到最北端的北神门,从东神门到西神门,陵区范围跨2乡7个自然村。玄宫周围的神墙,基本上呈方形,比较规整,四面墙的中部各辟一门,四神门址从地面观察保存较好,惟西门略有破坏,四神门外原来各有门阙1对,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。献殿遗址在南神门内,尺度不详。乳台位于南神门南613米处,破坏严重,南神门门阙至乳台为神道,神道东西两列石刻严重破坏,仅存部分石刻,有石柱1对,石人1件,石马1件,小石人1件。其余石刻损毁殆尽,甚至玄宫入口亦在近年遭爆破毁坏。残破程度,与丰陵同。
  唐文宗章陵,对于研究唐中后期石刻工艺造型、陵寝制度、提供了实物资料。在陵区南侧4公里处有一唐代官窑遗址(三元窑址),对研究唐陵的修建有重要价值。
  四、考古调查与研究
  1958年、1988年分别由陕西省文管会、渭南市文管会做调查。20世纪末,由西北大学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、日本奈良橿原考古学研究所合作调查了唐十八陵,其中也包括章陵的调查。
  五、相关研究情况及管理
  20世纪40年代,王子云、石璋如曾分别调查过章陵。
  1983年9月,《富平地名志》发表了刘耀秦、孙喜贵同志关于“唐文宗章陵”。
  1987年,《考古学集刊》第5辑发表刘庆柱、李毓芳的“陕西唐陵调查报告”。
  2003年10月,《陕西文物古迹大观》(二)中有章陵的记述。
  章陵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管理。
  


陕西帝陵档案/陕西省文物局,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.—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9.12

您是第 位访客!